您当前位置: 首页-市场 > -正文

八大基金经理,10000字最新研判!

来源: 读创2023-08-28 12:02:33

前7月美国股市大幅飙升,标普500指数在过去七个月中上涨了21%,表现神勇。在跨境ETF中,多只纳指ETF年内涨幅超40%,仍高居榜首。然而,8月开始美国股市逐步拐头向下。

“8月魔咒”后,美股后市何去何从?哪些行业值得关注?接下来美联储加息节奏如何?美国通胀将如何演绎?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美股投资领域基金经理,分别为:


(相关资料图)

南方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基金经理张其思

国泰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监、国泰纳斯达克100基金经理 朱丹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万琼

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副总经理、建信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基金经理 朱金钰

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

华安纳斯达克100ETF基金经理 倪斌

汇丰晋信沪港深基金、港股通双核基金基金经理 付倍佳

创金合信基金经理刘洋

这些基金经理认为,后续需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AIGC为代表的产业创新浪潮。短期美债利率或在高位震荡,预计美股短期偏震荡,后市美股的分化格局有望延续,一部分有业绩支撑的科技公司还值得关注。

美股短期偏震荡后市美股分化格局有望延续

中国基金报记者:据统计,30多年来美股素有“8月魔咒”一说,过去三周美国股市开始掉头向下。“8月魔咒”后,美股后市何去何从?

万琼:美国7月零售超预期,FOMC纪要偏鹰,大多数与会者认为通胀有上行风险,缩表进程还远未结束,可能需要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一致认为之后的决策依赖于整体数据表现,利率变动是最近美股波动的主要原因,本质上也是金融流动性的变化。技术面看,当前美股主要指数都接近超卖,纳指日线、周线和月线都已经处于支撑位上,预期将出现波动。

朱丹:展望后市,我们认为需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AIGC为代表的产业创新浪潮。美联储货币政策方面,核心通胀仍有顽固性,美联储可能会长时间维持较高的限制性利率,甚至不排除提升长期中性利率,这也是本周Jackson Hole央行年会讨论的重点议题,美债利率的高位震荡可能对利率敏感的成长股产生扰动。

产业创新浪潮方面,目前美股科技股汇集了全球最头部的AI产业链公司,要关注未来几个季度AI技术和产品的推广能否为这些公司打开新的增长曲线,并带动估值的提升,同时需注意交易拥挤带来的股价波动。

朱金钰:历史上美股季节性特征相对明显,8、9月份大概率处于回调状态。今年8月以来,由于前期涨幅明显带来的止盈效应以及美联储缩表引起的流动性紧张,美股持续回调。展望后市,美国通胀的顽固或将使美联储难以放松货币政策,即“High for longer”,美国或将在明年二季度进入降息周期,美股存在先抑后扬的可能。

汪洋:历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过去30年美股共有13次在8月录得下跌,而在这之后的一个月内只有近50%的概率美股录得正向收益,之后的3个月内美股大概率录得正向收益。(数据来源:Wind)

倪斌:八月以来,美股出现调整,主要由于十年期美债利率近期快速上行导致,这背后是国债供给的增加、美联储持续缩表以及海外对美债有所减持等因素共同引发。另外,叠加上美股本身积累一定涨幅,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短期美债利率或在高位震荡,但继续大幅上行的空间和概率都不大,预计美股短期偏震荡,后市美股的分化格局有望延续,部分有业绩支撑的科技公司仍值得关注。

刘洋:预判未来美股的走势,需要先了解现在的上涨是由于什么因素引起的。今年以来的美股上涨主要是纳斯达克的前15大权重标的中的科技股的上涨引领的。

而年初至今的上涨主要由两个因素推动,第一个是新技术的突破,尤其是AI领域的突破,使得这些科技巨头开始寻找与AI技术结合的应用突破,部分公司推出的AI应用已经开始落地,这是上涨的主导因素,目前来看可持续性强;第二个是估值的提升,去年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使得这些科技公司的估值普遍承压,去年下半年纳指PE跌到20倍水平,接近疫情爆发初期的最低估值水平,自去年年底加息幅度变小,今年以来加息节奏放缓,加息终点日渐清晰,整体估值水平缓慢恢复,目前纳指PE为27倍,处于近5年均值水平。考虑到疫情以来美联储货币宽松幅度较大,如果AI应用的落地缓慢,纳指将维持在该PE均值水平区间波动。

本轮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

中国基金报记者:7月美联储如期加息一次,对于本轮加息周期是否结束,当时美联储的表态模棱两可。您认为,接下来,美联储加息节奏如何?何时进入降息周期?

张其思: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当前的通胀回落速度超预期,对于股票资产是具有正面的作用。原因在于,本来美联储继续加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通胀,现在通胀回落速度加快,美联储再过度加息来损害经济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这样的话让市场整体对于加息的预期有所下降,对于整个风险资产都是利好的。

中期维度来看,就要看整个经济周期。目前我们看美国的国债利率已经在5%以上,这在近20年都是比较高的位置。这么高的利率,对于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都是难以承受的。年初的时候,我们判断3月份有可能停止加息,但是美联储一推再推,从一季度推到二季度,甚至推到三季度,不排除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但是在当前的利率水平,经济可能会受损,那么5%以上的高利率环境还是会趋向结束,结束的时间点虽然在往后拖,但是拉长时间,它仍会到来,可能在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就会停止加息了。所以从货币政策周期的角度上来讲,中期我们以半年、一年的维度上看,货币政策的拐点是对于资产价格的一个重要的支持。

万琼:加息的预期一直都在随着经济数据进行调整。年内还是有继续加息的概率,后续还是要持续的关注通胀数据以及美联储对通胀目标的坚持程度。相比停止加息,降息的门槛更高,年内大概率难以看到降息,利率可能还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一段时间。

付倍佳:在经济数据实质性走弱之前,美联储将保持偏鹰的预期管理。8月以来,受美债评级下调及7月经济数据强劲影响,10年期美债快速上行并一度突破4.3%。评级下调及联储议息会议纪要鹰派预期管理已推升长债利率中枢上移,相当于一次额外加息的效果。在三季度经济数据可能出现拐点且金融流动性回落的背景下,加息引发风险事件的概率将大大提升。

加息的周期往往是与经济数据同步的,且联储会积极管理预期,但降息的开启往往由意外的风险事件或大幅走弱的经济数据触发,而不在联储的“计划期”内。因此,预期降息的难度更大,偏向于明年年中才能开启降息。

朱丹:今年上半年美联储是比较激进地在加息,通胀从去年下半年的接近10%逐渐回落到目前3%-4%的水平,距离美联储2%的控通胀目标很近,本轮加息周期可能已接近尾声,但并不代表将开启降息。也就是说,美联储所说的“higher for longer”,higher的空间不太大了,但longer的可能性很大。

朱金钰:从美国目前的通胀环境看,已经较前期有明显的回落,从ISM公布的制造业PMI看连续9个月在荣枯线以下,因此美联储在当前时点再度激进加息的必要性不大。然而,当前距下一轮降息周期可能也还为时尚早,美国最新公布的7月失业率仅为3.5%处于历史低值,服务业PMI也依然处于荣枯线以上,显示出当前美国的服务业和劳动力市场依然具有很强的韧性,美联储降息的必要条件首先要看到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走弱,目前仍不满足,明年二季度可能是一个观察时点。

汪洋:从现阶段已公布的数据来看,美联储大概率9月暂停加息:7月核心通胀数据继续小幅回落,这一点至少证明额外的紧缩没有必要;7月非农数据不及预期,亦延续放缓态势;2季度雇佣成本指数环比从1.2%回落至1%,亦显示薪资压力正在逐步放缓。最新Fed Watch数据显示的9月美联储暂停加息以及继续加息25bp的概率分别为80.5%和19.5%。(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

其二,但相比停止加息,降息的门槛相对更高,年内可能难以降息。美国增长至少在三季度还维持韧性,这也是鲍威尔在会上强调“耐心”和限制区域的原因。最新Fed Watch数据显示本轮降息周期最早将于2024年6月开启。

倪斌:在高利率下,从最新的公布的PMI等前瞻性指标看,美国经济疲态已露端倪。而7月FOMC会议纪要则显示与会者仍担心“通胀存在重大上行风险”,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仍存在。在这样背景下,我们预计,美联储今年或还有一次加息,随后在年内结束本轮的加息周期。鉴于通胀的粘性,降息周期的开启或将更晚一些,货币政策短期内或难以释放降息信号,除非有极端的风险事件爆发。结合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时点判断,我们预计,美联储在明年的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开启降息周期的概率相对较大。近期可以重点关注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对于美国经济和通胀展望的表态。

刘洋:美联储紧盯通胀和就业数据来决定加息节奏和幅度。美国CPI现在主要的因素取决于下半年的能源价格,下半年整体能源价格还是看涨的,但是幅度预计没有2022年的涨幅那么大了,所以美国CPI下半年还是有一些上涨压力的,因此我们认为11月或还有一次小幅加息。至于何时进入降息周期,需要考虑就业数据,上周美国劳工部对1季度的就业数据做了下修,认为之前报出的就业数据偏乐观了,实际没有那么好,但是整体还是处于劳动供给不足的状态,居民工资水平永久性提升,可能在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或者略微过剩时才会进入降息周期。

美国通胀或区间震荡

中国基金报记者:通胀依然是美联储最为关心的指标之一,美国通胀将如何演绎?

张其思:美国7月CPI同比3.2%,低于预期的3.3%,比前值3.0%回升0.2个百分比;环比0.2%,与预期和前值一致;核心 CPI 同比4.7%,符合预期,比前值4.8%回落0.1个百分比;核心环比0.2%,与预期和前值一致。整体 CPI 数据基本与预期接近,没有出现超预期反弹,同时无论是总体还是核心 CPI 的环比数据都处在接近美联储通胀目标的水平。市场反应上,10年期、2年期美债利率在波动后基本不变,利率倒挂程度个位数缩窄;剩余加息预期由接近0.4次降至0.3次。整体通胀数据对于市场风险偏好较为正面。

不超预期的通胀数据使市场对于加息结束的确信程度有所提升,加息预期小幅回落,风险资产也因此小幅走强。9月份美联储加息预期不高,但会后的表态至关重要。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持观望态度,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资产价格也因此只在经济数据公布后相应震荡,但也没有明确的大方向。年内预计美债利率和资产价格的大方向都以横向震荡为主。

万琼:通胀回归到2%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预计通胀在2025年才能回落到2%。美联储实际操作上,不用等到通胀到2%才停止加息。基数下降使得7月美国CPI反弹至3.2%但低于预期,核心CPI保持在4.7%的高位,符合预期,薪资和房租粘性仍比较强。

付倍佳:美国通胀短期波动向下,但长期通胀中枢或上移,难以回到2%的目标水平。除去短期的供需错配,我们看到本轮通胀难以快速下行的核心因素为两点,一是全球政治周期及供应链变化推升的上游资源品价格中枢抬升,二是疫情后劳动力退出带来的人力成本中枢抬升。这两个变量的影响周期或比预期长远,因此我们认为通胀仍有翘尾风险;以及在经济不失速的前提下,通胀中枢回到2%目标水平或难以实现。

朱丹:去年3月俄乌战争之后,海外通胀一飞冲天,通胀CPI指标受到高度关注。随着能源价格回落和服务通胀高基数显现,美国的CPI已经从去年的9月的接近10%下降到了现在的4%以内。正是因为今年上半年海外通胀顺畅下行,对风险资产形成了支撑。

从我们观测到的高频指标,包括美国的房租、工人的薪资这些指标,都指向三季度表观通胀还有进一步下行空间,但斜率不如上半年陡峭了。7月以来油价的大幅反弹可能会给下半年通胀读数带来边际扰动,但目前尚不构成二次通胀风险。未来通胀走势,还是要密切观察美国经济动能。

朱金钰:未来一段时间,美国通胀大概率可能处于3%至4%左右的区间震荡。首先,美国的核心CPI中权重较高的住房价格同比有望持续回落,这从美国住房市场价格等一些领先指标中可以看到,但能源价格的阶段性反弹可能使得CPI整体难以快速回落。另外,美国去年下半年的通胀基数在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抬高今年下半年的CPI同比读数。我们认为下半年美国核心通胀大概率继续回落,而非核心部分不排除小幅反弹,总体来看处于区间震荡概率较大。

汪洋:下半年在高基数、信用收缩和供给改善的共同影响下,我们判断美联储最关注的核心通胀有望持续改善(除非发生意外的供应冲击)。整体来看,美国通胀呈现“放缓+韧性”特征,7月核心CPI同比增速自2022年9月触及6.6%高位后延续回落态势。7月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工作人员预计住房价格增速以及除住房外核心服务价格将在下半年继续放缓。(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

倪斌:通胀整体仍将延续下行的趋势,但美国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缓解仍需要一个缓慢过程,薪资增速环比仍难以快速回落,核心通胀仍将呈现较强的韧性,并且长期看,美国整体通胀中枢较之过去将有所一定幅度抬升。

刘洋:通胀数据整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弹性项目,比如能源和能源服务;另一类是粘性项目,比如食品、医疗服务和其他服务。弹性项目易涨易跌,跟随全球能源价格波动,今年上半年美国通胀回落,主要是弹性项目有所回落所致,下半年北半球主要经济体进入冬季,预计会有小幅上涨。粘性项目在能源价格全面上涨半年后开始陆续上涨,现在同比涨幅回落到5%附近,后续预计维持在此位置。

综合来看,美国CPI的下半年走势会有小幅反弹,下半年能源价格如果没有出现超预期的大幅上升,进入明年后,美国的CPI将会稳定下来。

多方面不确定因素或影响到美股走势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如何看待未来美股的投资价值,影响美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风险点在何方?

万琼:2023年二季度美股财报数据显示盈利高于前预测值,后续通胀的数据,美联储加息的政策仍然是市场主要关注的因素。此外,还需持续关注金融流动性回落的情况,三季度的缩表、贷款到期、TGA增加仍然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拖累。

付倍佳:8月以来美股的下跌大部分可归因于长端利率的快速上行;另有一些老牌科技公司则是典型的股东回报策略的代表,其长期回购/派息水平领先。未来风险点或集中在盈利增长的持续性,随经济增速放缓,而技术迭代到盈利增长的传导对于大部分公司需要一个过渡期,我们认为美股盈利增长在未来半年或有下修风险。此外,收紧的金融流动性及较为拥挤的美股交易也是短期潜在风险。

朱丹:美国是一个消费驱动的经济体,消费占到GDP的60%-70%,所以它的消费动能直接决定了经济动能。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比较有压力的是制造业的PMI,即制造业周期。但最近美国制造业PMI也有底部反弹的迹象,这说明新一轮制造业的资本开支正在缓慢地开展。

综合来说,我们认为美国经济近期不会出现衰退,这个对风险资产,包括美股、原油等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宏观环境。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今年加息了4、5次,现在美国无风险利率已经抬到5%以上了,当下美国的实际存量房贷利率较低,加息对于美国房地产需求目前的冲击还没有显现。总体上,美国经济处在通胀迅速下行、同时增长还不错的情况,所以美联储不论是加息还是降息的紧迫性都在降低,接下来海外货币政策会进入观察的窗口期。

朱金钰:从盈利和估值两方面来考察美股的话,美股的盈利增速经历了几个季度的回调后已止跌企稳,四季度或将实现正增长,市场将不衰退或者浅衰退已定价相对充分;而估值上,美股经过今年上涨以后估值都偏贵。后续如果10年期美债利率冲顶引起流动性紧张或者美国意外进入衰退,美股都可能迎来大幅回调。

汪洋:从美股的业绩预期、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三个维度来分析美股未来的投资价值。从业绩来看,上半年开始的AI浪潮在下半年开始会逐渐体现在上市公司财报业绩中,像提供基础算力支持的英伟达在一季报和二季报纷纷超预期,当前给到三季度业绩指引到160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后面类似趋势可能会延续,而像AI应用的公司如微软、Meta、谷歌等等,当前正处在AI赋能初期,增量业绩预计会逐渐体现;

美联储当期可能对联邦目标利率区间做更精确的控制,“由数据驱动”,但市场当前最差预期是6个月加息25bp,大概率当前本轮加息周期已经接近尾声,所以流动性后续大概率逐渐好转;最后就是风险溢价方面,上半年市场的快速上涨导致大家对科技股的风险偏好水平上升,从个股上看部分公司可能存在风险偏好过高的问题,但实际上经过7月初以来的调整,相关科技指数的估值已经有所下降,有明确业绩改善预期同时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的科技股更有投资价值。

倪斌:美国宏观大环境仍有利于美股的表现,但也需要关注这一轮美股上行总体上以估值提升为主,当前美股的估值不算便宜,估值继续扩张的空间较为有限。下阶段影响美股走势的主要因素将更侧重于企业的盈利。企业未来盈利能否支撑当前估值,并继续驱动股指继续上行才是关键。美国经济有可能会在明年陷入浅衰退,对于股市的盈利下调相对有限,需要关注的一些潜在风险点包括,全球能源价格剧烈波动,或导致美国通胀的超预期上行;以及美联储持续加息并维持高利率的环境下,引发美国中小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等,这些事件一旦发生会对美股造成较大冲击。

刘洋:整体美股的走势还是跟随公司EPS的增长,估值随不同经济周期有波动,不同的经济周期美股的上涨行业有挺大差异。加息周期估值会下修,降息周期估值会提升。主要的风险点在于,如果未来经济周期不是某行业受益的周期,那么整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可能会面对长达数年的横盘情况。另一个风险点在于,公司基本面如果发生比较重大的变化,尤其是朝不好的方向变化,那么该公司可能在极快的时间就会大幅下跌。

仍较看好美股科技后续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美股科技股后续是否还存在布局机遇?

万琼:新的科技浪潮代表着未来发展的趋势,建议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择机布局。

朱丹:美股科技股汇集了全球最顶尖的科技公司和AI产业链公司,本轮AI技术革命或为这些企业打开新的盈利增长曲线,并带动估值的提升。未来将持续关注美股科技股的盈利变化,这些将是驱动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

朱金钰:今年美股分化严重,受AI技术进步影响,科技股巨头领涨,MEGA+股票几乎贡献了70%~80%的涨幅。下一次的布局机遇可能在于大模型的应用出现突破和扩散,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小型科技公司,再叠加未来处于降息周期,或将会出现的指数行情。

汪洋:今年来美股上涨主要源于风险偏好回升,主要由科技股驱动,是一种结构化行情。本轮美股科技行业走强主要源于美国科技创新周期和盈利预期的叠加。科技周期方面,去年底以来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发了以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新浪潮;盈利预期明显回暖(2022年较差,今年以来周期性较强)。纳指科技100的2023年以来收益,可以发现占据样本股权重55%的科技行业股票(就是纳指科技指数)贡献了80%的业绩增长。站在当下时点,以上因素暂无明显利空,看好美股科技后续机会。

倪斌:从已披露的二季报来看,大部分的科技巨头业绩超过市场预期,科技股巨头的基本面与当前估值基本相匹配,仍值得关注,另外,随着下阶段美国经济增长压力逐步增加,倒逼美联储逐步走向宽松预期后,这些科技成长类股票或将更为受益。科技巨头的财务基本面仍较为健康,值得投资者进行中长期的布局。

张其思:从更长期来看,人类科技的进步是永不停步的,短时间内看,其实大家很可能往往会高估一个科技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拉长时间来看,看过往20年,科技进步是彻底颠覆人类生活的:互联网、笔记本电脑、游戏主机、智能手机等等等等,都是20年前没有任何人能预想到的。所以拉长时间来看,我们大家往往是低估了人类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虽然说我们不知道下一个科技突破点在哪里,是 AI 还是元宇宙,还是其他的芯片技术,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科技永远是要进步的。在这种长期的逻辑下面,纳斯达克作为一个含”科”量很高的资产,科技板块这一块覆盖度比较高,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纳斯达克也是受益于人类科技进步的。

短、中、长期我们关注的点不一样,但是在当前这个时点下面,恰巧短、中、长其实对于纳斯达克指数都是具有支持作用的。

刘洋:上一轮互联网泡沫发生在2000年前后,那是一轮以互联网为主的技术革命,后续泡沫破灭,众多互联网公司洗牌后,互联网时代开始正式开启。本轮以AI为主的科技革命已经来临,大型科技公司均有布局,但是现在仍然处于群雄逐鹿的时间段,划时代的应用尚未落地,但是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后续哪家公司能够做出这种革命性的应用、硬件、软件或平台,将会是下一个时代的胜出者。

可关注美股科技、可选消费、生物医药等板块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美股市场中,您较为关注的行业或者板块是哪些?具体理由是?

万琼:可关注美股科技、可选消费等板块。考虑到AI革命趋势以及美国AI技术领导地位,当前美股科技风潮可能仍将维持一段时间。龙头科技企业业绩较为坚挺。美国消费,尤其是可选消费仍然比较强劲,超额储蓄及较高的薪资增速都是对消费较强的支撑。

朱丹:美元上,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从货币政策上美元的支撑越来越弱,但基本面有支撑,因此我们认为美国仍是全球增长确定性最高的经济体,三季度美元还是在100至105的区间高位振荡,很难破位下行。

原油上,7月以来油价反弹明显,一方面因为OPEC+持续收缩供给挺价,另一方面全球夏季出行季带动了需求超预期。目前美国战略原油储备(SPR)已经降到了红线以下,未来补库可能进一步支撑需求。我们认为原油会维持高位偏强格局,是比较值得关注的品种。

中国相关工业品上,如果接下来国内有超预期的刺激政策,或经济动能持续修复,上游的工业企业可能会有一轮比较强的补库行为,中国相关的大宗商品,包括周期品、周期板块可能会上涨。

总体来说,下半年环境利好风险资产。在美股、美债、黄金这三类资产当中,美股在下半年的宏观环境下总体没有特别大的系统性风险,美债、黄金这种避险类的资产比较承压,所以我们整体上认为下半年可能还是风险资产优于避险资产。

朱金钰:美股中,我比较关注科技板块(例如半导体)和生物医药板块,主要是因为美国在半导体和生物医药领域相对有优势,创新能力较强。

汪洋:目前我们更加关注的板块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美股科技赛道,包括半导体芯片、软件、数字服务、云计算等细分赛道。美股科技赛道在经历去年较大幅度的调整以后,整体的估值在年初处于一个比较具有吸引力的水平,结合今年AI赛道逐步在应用端取得巨大成功,主营与AI产业高度相关的美股科技巨头的盈利水平同样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这也是以纳指科技指数为代表的美股科技指数在今年以来取得较高涨幅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随着这些科技龙头公司陆续披露今年的盈利,可以看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盈利拓展能力帮助它们的估值逐步提高,这也正是美股科技赛道长期收益优秀的核心逻辑。长期关注美股科技赛道的本质,其实就是关注世界范围内的创新。

倪斌:美股市场中,我们更为关注的是通信服务、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等行业,上述行业集中了一批美股在半导体、云计算、互联网领域、技术硬件、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从盈利增速角度分析,相比其他行业,上述行业在未来两年的EPS增速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刘洋:我较为关注消费和科技两个赛道。

科技赛道由于将要迎来下一轮技术革命,所以会留意不同公司的研发进展和应用落地。

消费赛道作为较为稳健的赛道,有望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虽然不同时代带来的回报有所不同,但是每个以10年为维度来看的周期,消费赛道从来没有跑输大盘,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有不错的超额回报。与此同时,科技最终很多都是落地到消费端,无论是互联网时代还是AI时代都是如此,各种智能终端,比如智能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AI对话、AI办公等,终端最终都会在消费端见到。未来10年在消费赛道中,我们主要关注具备全球布局能力、开拓全球市场的公司,一些能够把新的科技应用到消费端的公司也非常值得关注。

适当增加能源、黄金等注重分散配置

中国基金报记者: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货膨胀持续、金融市场动荡、债务压力上升,各国经济都面临不小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哪些区域或者经济体更被您看好?

付倍佳:今年的资产配置上我们重点超配了石油、黄金等上游资源品,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较小,取得了一定的超额受益。在全球主权信用承压、长尾风险高发的新宏观范式下,会更关注大类资产间低相关性的分散配置,以防范风险及应对回撤。权益资产方面,我们会积极关注新兴市场里经济周期向上、增速有韧性的区域,以及在全球有技术迭代领先优势的科技龙头。

汪洋:当前全球经济总体上仍处于节奏较为缓慢的复苏阶段,流动性收缩、融资成本上升、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都给我们的投资和资产配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超额收益获得的难度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对标的资产的评估和选择显得更为重要。从组合投资的角度看,首先需要不断地提高投资效率,这项工作有两个部分:第一是需要在组合中加入长期收益更好的资产;第二点是降低组合风险,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加入与现有组合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来实现,假设组合中大部分为A股权益资产,加入一些海外权益资产就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入红利低波类、固定收益等资产,来抵御一部分震荡市所带来的波动。最后,结合一些优质的海外资产,例如美股科技龙头,通过不同区域的配置,构建出一个效率更高的组合。

倪斌:在当前环境下,建议投资者分散投资,在大类资产中适当增加能源和黄金类主题基金的配置比重,比如石油基金和黄金ETF等产品,这些产品本身与传统股债等相关性较弱,同时能一定程度对冲通胀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另外,投资者也可以适当关注欧洲市场的投资机会,德国、法国等股市的估值仍在合理的中枢水平,欧洲市场也将受益于下阶段美国通胀回落和中国经济增长的修复。

刘洋:当前环境相对于过去的三十年更加复杂多变,我认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资产的保值,然后才是资产的增值。所以黄金、能源等避险资产的投资比例要提高到能够起到安全垫作用的水平。

资产的增值主要看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首先看中国虽然经济增速相比过去十年有所减缓,但是放在全球来看,绝对值还是比较高的,并且作为供应链最完善的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都是有保障的,是值得重点考虑的;其次,下一轮技术革命有望在中美的科技公司中最先看到划时代的产品,所以值得重点关注;再次,俄乌冲突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受益方,以及受益标的,也是可以考虑布局的。

来源:中国基金报

标签: